貴州省安龍縣數字農業試點縣建設項目依托安龍縣食用菌產業優勢,重點構建天空地一體化觀測體系,大力推廣遙感技術在墑情、苗情、長勢、病蟲害、產量監測等方面的應用,配套建設田間綜合監測站點、物聯網監測系統,實現生長環境和作物本體的實時數據采集,對農機裝備進行信息化改造,實現以北斗為主的精準導航、作業過程的自動測量,建設農業生產過程智能化管理系統。充分發揮數據基礎資源和創新引擎作用,試點構建農業農村基礎數據資源體系,推動農業農村數字化轉型,探索可復制、可借鑒、可推廣的數字農業建設模式,助推農業農村現代化。
為生產經營主體與農業社會化服務組織之間搭建供需對接通道,精準提供選種、播種、植保、機收、烘干等全方位生產作業服務;面向政府管理機構的服務平臺入口。提供基于企業動態信息、市場數據等多維度的數據統合。以支持政府對于區域內企業的整體管理。
農作物種植/產量分析信息化管理
利用衛星遙感數據反演對全縣農作物產量進行預估。將生成的成果圖集通過WebGIS技術進行發布,用戶通過瀏覽器即可瀏覽各類成果圖件、查詢耕地質量、耕地面積、區域分布、種植變化、耕地適宜性、測土配方施肥方案、產量預估等信息。
衛星遙感數據管理
接入衛星遙感數據,對指定區域農作物進行長勢分析、病蟲害監測、產量預估。衛星遙感技術通過對不同光譜波段的組合來反演或提取作物生長過程的特征因子,可以綜合反映作物長勢及其變化動態。
無人機遙感數據管理
利用無人機對農田信息的快速批量獲取,尤其是農田邊界等信息的調查與測繪。通過搭載多光譜相機,利用不同的分光技術截取不同的波段信息,具有獲取地物波譜信息的能力,尤其是對于作物相關的近紅外波段信息的成像能力尤為顯著??梢允褂脽o人機搭載多光譜相機對農作物的營養狀態或者病蟲害做監控?;诙喙庾V遙感圖像分析技術計算各種農業指數(包括歸一化植被指數NDVI和歸一化紅邊植被指數NDRE等)提供及時準確的不同時間的作物生長信息,有益于合理使用肥料和農藥,直接為改善環境提供幫助。
農業土壤環境信息管理
基于地理信息系統(GIS)技術結合土壤肥分快速檢測系統,繪制土壤肥力空間分布圖,構建土壤肥力綜合評價體系,包括多尺度土壤肥力參數融合與數據挖掘、構建土壤肥力大數據知識模型、精準施肥決策支持與智能服務、互聯網+施肥app功能。
農業環境物聯網信息管理
通過信息化手段,集采集、展示、監控、決策為一體的物聯網平臺,旨在為農業管理人員對農業情況的了解、對農業規劃等提供數據支撐。
農業機械作業智能管理
針對農機播種作業、深松作業、耕地整地作業、收獲作業、植保噴藥施肥作業等全流程機械化作業場景,實現全程可控、可視、可查,實現作業數據的采集、作業面積統計、作業效果質量評估。
智能植保與病蟲害防治服務
集成人工智能技術、植保數據庫、專家知識系統,完成對農業病蟲害的分析,通過深度學習算法和環境泛化處理機制,實現病蟲害圖像的人工智能分析。實現植保相關的病蟲害圖像精準識別,完成病蟲害發生的位置、發生數量、微環境數據的實時上報。智能植保與病蟲害防治服務系統由電腦端平臺和移動端軟件組成,為病蟲害信息的手機、匯總、統計、分析、預測預報提供支持。
企業投入品管理信息云服務
由軟件系統、硬件設備、二維碼/條形碼數據庫管理系統、監管查詢終端為核心的綜合性監管平臺。有效提高政府監管力度,避免個別經銷商以假亂真、以次充好,銷售未經許可的農業投入品。
投入品管理信息匯聚
對于種子、農藥、化肥、農機、獸藥、飼料等各類投入品的申請、備案、審批、流通、執法情況等數據進行可視化分析。
整合園區現有信息資源,對農業園區實現全面的信息感知和掌控,包括園區生產自然資源,水體水質、光照、空氣溫濕度、土壤溫濕度、土壤墑情、肥力狀況、植被、生產設備及設施等,通過智能化管理實現農業園區各場所的查詢展示,園區各場所使用現狀分析,氣象環境信息實時,大棚歷史使用信息查詢及統計,大棚作物種植(施肥、養護、采摘)等智能提示,園區視頻監控等。
農產品追溯管理中心系統包括兩個核心子系統,分別是:農產品生產過程追溯綜合管理系統、農產品生產投入品追溯管理系統。其中前者主要針對農產品生產過程相關的追溯信息和數據提供數據管理服務;后者主要針對農產品生產中所使用的主要投入品相關信息和數據提供數據管理服務。